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学习南传佛法

http://user.qzone.qq.com/1745132505/info

 
 
 

日志

 
 
 
 

福德资粮  

2011-08-20 06:10:47|  分类: 佛教修行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 - dhammavaro - 学习南传佛法

 

 法增比丘

什么是福德(Punna)?

佛陀说:「福德是福德业,是幸福、如意、喜乐、可亲、愉悦的别语。」---([如是语]22)。

福德业是善业,善的行为。在佛经里常提到的是十善业: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善业引生世间的利益,譬如好的重生、财富、美貌、成功、地位。福德也是出世利益的助缘。因此,佛陀常敦促弟子们培育德行,并讲述自己在过去世中修德的例子。

我们因为福德的积累,而带来安乐。它会为我们在命终时带来安乐。它也为众生决定他们的来世。六世纪的巴利注疏者法护阿闍梨说:「福德是洗涤与净化我们的心流者。」---([天宫事注疏]Vv.A19)

福是过去世带来的善行果报,德是今世的善行。所以福是果,德是因。

福德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它是作为善行果报的幸福与安宁。我们的善行有许多形式,不过简单说有两类:

(1)作为因的德,也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善行。
(2)作为果的福,也就是我们善行的福报。

福德会带给我们身心的自在。无论何时,想到自己做过的善事,总会使你喜乐。它是一件跟着你的尊贵宝藏,就好比你的影子始终跟着你一样。即使死时,你的福德也会跟着你,给你安排一个重生的好地方。这就称为福行(pu??abhisankhara)。作为佛教徒,在今生,我们要常保持清净不染的心,它是世上最高的福德。

许多人都在找福德,但他们却不去找怎么弃恶向善。佛一直在教导我们诸恶莫作(Sabbapapassaakaranam),断除我们的身恶业、语恶业、和意恶业,但是我们一直不做。我们的心中充满贪嗔痴,却不自知,而总是往外看,往外追求,从不去看自己,照顾自己,因此就看不见自己心中的恶,也看不见如何向善。自己在明白了身恶业、语恶业、和意恶业的果报之后,害怕恶业的果报之后,才有可能修行。

然后我们才能做佛说的众善奉行(kusalassupasampada),只有当我们把修行带入自己心里,奉持佛陀给我们制定的戒律,我们才会开始修习善行。人们总是到处在找福德,却不知就算是我们坐在家中,我们也可以在修福德。如何作呢?皈依三宝,奉持五戒,修习慈爱,观照无常等等。

然后我们才能做自净其意(Sacittapariyodapanam)的高级修持。清除杂染的心,让心宁静、修习慈心遍满、无忧无虑、具足德行。当我们的心依靠修习禅定达到明亮时、我们已依靠戒行断除恶行,心中无悔,清净自在。禅定的成就,主要就是达到心的宁静与和平。

「临难遇友为福。少欲知足为福。
命终积德为福。离一切苦为福。」

「世上孝敬母亲为福。孝敬父亲亦为福。
世上敬奉沙门为福。敬奉婆罗门亦为福。」

「持戒到老为福。确立信心为福。
证得明辨为福。诸恶不作为福。」([南传法句经]331-333偈)

假如我们那一天有作过什么善行,比如说过一句好话、做过一件善事、帮过某一个人,或是修习布施,培养慈悲等等。那么我们的心,就会体验到喜悦,通过这些善行的喜悦,促成我们定力与宁静的因缘。布施等善的德行与它趋向喜悦的力量,构成了我们的定力与智慧的基础。

对三宝的信心

「薄伽梵如是语、阿罗汉如是语,我如是闻:这是对三种无上的信仰对象。哪三种呢?」

「凡一切有情之中——无足类、双足类、四足类、多足类、有色身与无色身者、有感受者、无感受者、非感受非非感受者——如来、阿罗汉、正自觉者被尊为无上。那些对这位觉者有信心者,是对无上者有信心;对无上者有信心者,能得无上的果报。」

「凡一切的造作与非造作的素质中,无欲的素质——制服沉醉、消灭渴欲、拔除执取、中断轮回、摧毁贪爱、无欲、止息、证得解脱——被尊为无上。那些对无欲的素质有信心者,是对无上者有信心;对无上者有信心者,得无上果报。」

「凡一切的造作的素质之中,八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被尊为无上。那些对八圣道有信心者,是对无上者有信心;对无上者有信心者,得无上果报。」

「凡一切的团体之中,如来弟子的僧伽被尊为无上——即四双八辈者。那些对僧伽有信心者,是对无上者有信心;对无上者有信心者,得无上果报。」

「比丘们,这就是三种无上的信仰对象。
具信——理解无上法之无上。
对无上佛陀有信心——他是无上应供。
对无上之法有信心——无欲寂止为至乐。
对无上僧伽有信心——他们是无上福田。

既施予无上者,他长养无上福德,
得无上的长寿、美貌、地位、荣誉、喜乐与力量。
既施予无上者,智者安住于无上之法,
无论生为天神、人类,乐住于无上果报(该界中的至高果报)。」——([如是语]90)

预流果的福德

一个对三宝有信心与戒清净者,具有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

佛说:「比丘们,有此四种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哪四种?」

「有此情形,一位圣者的弟子拥有对佛陀的确信:‘薄伽梵确是一位尊贵者、正自觉者、明行足、善逝者、世间解、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薄伽梵。’这是第一种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

「再者,圣者的弟子拥有对法的确信:‘法由薄伽梵善说,此时此地可见,无时相、邀人证实、贴切、由智者亲身证悟。’这是第二种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
 
「再者,圣者的弟子拥有对僧伽的确信:‘世尊的僧伽弟子们行道正善……他们行道正直……有方……卓越——换句话说,四双圣弟子们、八辈圣弟子们——他们是世尊的僧伽弟子,值得布施、值得礼遇、值得供养、值得尊敬,他们是世界的无上福田。’这是第三种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

「再者,圣者的弟子拥有为圣者们欣赏的戒德:不破不坏、无暇无疵、使解脱、受智者赞扬、无染、趋向正定。”这是第四种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

「这就是四种福德的富源、善巧的富源、喜乐的滋润。」——([相应部]55.31)

福德的种类

作为因的德有三种:布施的德(danamaya)、持戒的德(silamaya)、禪修的德(bhavanamaya)。

这些德行,只有源于非贪、非嗔、和非痴的心态之下才能产生。如巴利经中所说,非贪是布施的基础(alobhodana-hetu);非嗔是戒德的基础(adososila-hetu),而非痴是禪定的基础(amohobhavana-hetu)。

在[增支部]8.36.)(施类、戒类、禪修类三种)福业事([长部]III,218,[如是语]51)里佛陀提到:「诸比丘!福业事有三种。以何为三耶?即:施类福业事、戒类福业事、禪修类福业事。

诸比丘!此处有一类者,少作施类福业事,少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苦厄之处。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适中作施类福业事,适中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为安乐之人。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四天王之伙伴。

诸比丘!此中,四天王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四天王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忉利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释提桓因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忉利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夜摩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夜摩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夜摩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兜率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兜率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兜率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化乐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化乐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之故,自化乐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

诸比丘!复次,此处有一类者,多作施类福业事,多作戒类福业事,未作禪修类福业事。彼身坏命终而后,受生于他化自在天之伙伴。诸比丘!此中,自在天子者作施类福业事甚多,作戒类福业事甚多故,由他化自在天之诸天有十胜处,[谓]:天寿、天貌、天乐、天称、天增上力、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诸比丘!如是,于福业事有三种。」

因此受生于天界的众生,由于施类福业,戒类福业,禪修类福业的差别而生在不同的天界。

福德的细分

在阿毗达摩中,这些福德又细分为十类:

1.布施的福德(danamaya)
2.回向给他人的福德(pattidanamaya)
3.随喜他人善行的福德(pattanumodanamaya)
4.持戒的福德(silamaya)---它们与人际之间的美德有关。
5.尊老的福德(apacayanamaya)
6.助人行善,分享你的力量、财富与智慧的福德(veyyavaccamaya)
7.禪修的福德(bhavanamaya)---它们是智慧明辨的来源。
8.听闻佛法的福德(dhammassavanamaya)
9.说法的福德(dhamma-desanamaya)
10.正见的福德(ditthujukamma)

布施的福业是针对嫉妒和悭吝的烦恼;回向的福业是把自己所作的功德回向他人;随喜的福业是见到别人行善,不但没有嫉妒心,反而随喜;持戒的福业是自己的德行;尊老的福业是尊敬自己家中的双亲,或他人别的老人;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就是福业;禪修的福业是自己的修行;听闻佛法也是福业;最上的布施是法施,它有无上的功德;正见的福德是当修行者心中生起对佛法的正确知见,缩短或断除了轮回,它的功德最大。

恶业没有福德

佛陀把业分为黑白业,恶业是黑业,善业是白业:「比丘们,这四种业已由我亲知、自证、宣讲。哪四种?有得黑果的黑业;有得白果的白业;有得黑白果的黑白业;有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止息的不黑不白业。」

「何为得黑果的黑业?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伤害性的身体的造作……伤害性的言语的造作……伤害性的心理的造作……他重生于一个伤害性的境界……他在该处受伤害性的接触……他只体验痛受,譬如地狱的众生。是谓得黑果的黑业。」

「何为得白果的白业?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无伤害性的身体的造作……无伤害性的言语的造作……无伤害性的心理的造作……他重生于一个无伤害的境界……他在该处受无伤害性的接触……他只体验乐受,譬如光明的天神。是谓得白果的白业。」

「何为得黑白果的黑白业?有此情形,某个人造作了既有害又无害的身体的造作……既有害又无害的言语的造作……既有害又无害的心理的造作……他重生于一个既有害又无害的境界……他在该处既受有害又受无害的接触……他体验伤害与无伤害之受,苦乐混合,譬如人类、某些天神、某些低等境界的有情。是谓得黑白果的黑白业。」

「何为得不黑不白果、趋向业的止息的不黑不白业?对此得黑果的黑业,当下弃绝其动机……对此得白果的白业,当下弃绝其动机……对此得黑白果的黑白业,当下弃绝其动机。是谓得不黑不白之果、趋向业的止息的不黑不白业。」——([增支部]4.232)

因此佛陀说那些人从恶业转向行善的是从黑暗走向光明;那些人从作恶业又继续作恶的是从黑暗走向黑暗;那些人从行善转向作恶的是从光明走向黑暗;那些人从行善又继续修善的是从光明走向光明。

福德的回向

福德的回向有两点:

1.作善业者把善业的功德回向给另一人。
2.得到回向者,在知道前者的善行时,有随喜的意思。

如果得到回向者是饿鬼众,他们自动知道该功德的回向。有一位婆罗门来见佛陀,说自己一直在把福德回向给已死去的亲戚,他想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已经得到他所回向的功德。佛陀回答说,如果他们是饿鬼,他们就得到了。至于被回向的亲戚若已投生于其它界的话,他的回向的善意,将导致他自己的福德的增进。那位婆罗门于是问:如果我的亲戚当中没有饿鬼呢?佛陀答:每一个活人都有饿鬼亲戚。因此,要注意把你所有善业的功德回向给你已故的亲朋。

回向给饿鬼

有一次,频婆娑罗王供养佛陀和僧团。在那时候,有一大群在过去世曾经是该国王的亲戚的鬼聚集在墙外,期待国王会把布施的功德迴向给他们。

世尊使得他们都能够被国王看得见。在倒「布施功德水」(dakkhin-odakam)时,国王迴向道:「这是给我的亲戚的」(idam me Nyātinam hotu),在那一刻,出现了一个长满莲花的水池给那些鬼享用。他们在该池裡沐浴、喝水,去除了他们的烦恼、疲累及口渴,皮肤的色泽也变成金黄色。在国王供养粥、主食和副食的时候,他也迴向给他们,在那一刻,出现了天界的粥、主食和副食给他们享用。吃了那些食物,他们的诸根已復原。在供养袈裟和住所的时候,他也迴向给他们,那时出现了天界的衣服、鞋,附有地毯、卧具等家具的宫殿给他们享用。正如世尊所决意,所有人都能够看见这奇妙的现象,国王也感到非常满意。

接著,在世尊吃完及表示吃饱后,他诵出这[墙外偈]:作為给与摩羯陀国王的一堂‘随喜’(anumodana)开示。

墙外偈

「1.在墙之外他们站著等待,
有的站在交叉路和三叉路口,
回来到了他们以前的家,
他们在门柱边引颈等待。

2.若是準备了丰盛的餐会,
具备各种各样的饮食,
但却没有一个人记起,
这些由宿业而生在鬼道的众生。

3.因此心怀慈悲的人,
要為他们做供养,
供养那些既清净又殊胜、
适时又适当的饮食给僧伽。

4.‘这是回向给我的亲戚的;
愿他们得到安乐。’
那些来到这里聚集的,
往生的饿鬼亲戚们,

5.一定躁急的要作随喜,
以便获得丰盛的饮食。
‘愿我们的亲戚长寿,
我们依他们而得到。

6.已向我们作出致敬,
没有施者会缺乏果报。’
在那里没有耕种,
也找不到牧养的牛群,

7.在那里同样没有商业,
也没有金币的交易:
往生的饿鬼亲戚们,
靠这裡作的布施维生。

8.犹如降落山中的雨水
向下流到空的山谷,
同样的这裡作的布施,
能够利益到那些饿鬼。

9.正如河床涨满之时
能让河水流注海洋,
同样的这裡作的布施,
能够利益到那些饿鬼。

10.‘他已回向给了我,他為我而做,
他是我的亲戚、朋友、好友。’
是故应当為往生者作布施,
回忆他们以前所做的事。

11.不是哭泣,不是悲伤,
也不是以任何的哀慟,
能够利益到逝世者,
往生的亲戚们还是没有改变。

12.但是為他们做了这项布施,
妥善的供养给僧团的时候,
它能够长久地利益他们,
在未来,甚至能立即见效。

13.经已开示的利益往生的亲戚之法,
以及如何向饿鬼们致高等的敬意,
以及如何给予比丘们力量,
以及如何为你们积累了许多的福德。」

回向的相应

在(增支部10.177.)生闻(婆罗门,十善业道)里提到回向者与得到回向者必须相应,才能得到福德。非相应处包括造恶业的地狱有情,造恶业的畜生有情,造善业的人道有情,造善业的天之有情。相应处包括造恶业的饿鬼趣有情。至于得到回向者亲戚投生于其它界的话,回向的功德,导致他自己在该界的福德的增进。佛以象,马,牛,鸡的例子来说明。至于亲戚当中若没有饿鬼呢?佛陀说:每一个人在长期的论回当中都有饿鬼亲戚。因此,应把善业的福德回向给已故的亲朋。

「一时,婆罗门生闻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交换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婆罗门生闻白世尊言:
瞿昙!我等婆罗门与布施、作信施,思‘当供此布施于命终之亲属血缘,令命终之亲属血缘受此布施’。尊瞿昙!得供布施于命终之亲属血缘耶?命终之亲属血缘得受布施耶?」
「婆罗门!若为相应处得供,若非相应处不然。」
「尊瞿昙!何等为相应处耶?何等为非相应处耶?」

「婆罗门!此处有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地狱。彼即于彼处,依地狱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畜生。彼即于彼处,依畜生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彼即于其处,因人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其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乃至……有正见,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四天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非相应处,于住彼处者不得受布施。」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乃至……有邪见,彼身坏命终而生饿鬼趣。彼即于彼处,依饿鬼趣有情之食而活命安住,又依此世之朋友、知人、亲属、血缘所施之食而活命安住。婆罗门!此乃相应处也,于住彼处者得受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生于彼相应处者,受其布施。」

「尊瞿昙!若彼命终之亲属血缘,不生于彼相应处,其他命终之亲属血缘亦不生于彼相应处,则谁受其布施耶?」

「婆罗门!于如是长时,彼相应处无命终亲属血缘之居住者,无有是处。婆罗门!而且,施者非无果。」

「尊瞿昙即使非相应处亦说分别耶?」

「婆罗门!我即使非相应处亦说分别。婆罗门!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象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于此世,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象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马之朋辈……乃至……生于牛之朋辈……乃至……生于鸡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于此世,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麤恶语、杂秽语、有贪欲、有瞋心、有邪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鸡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食、饮、鬘、种种庄严。」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彼即于其处,受人之五妙欲。

婆罗门!于此世,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人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其处,受人之五妙欲。」

「婆罗门!复次,此处,有一类者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彼施食、饮、衣、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彼即于彼处,受天之五妙欲。

婆罗门!于此世,离杀生、[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麤恶语、离杂秽语、无贪欲、无瞋心、]有正见之故,彼身坏命终而生于天之朋辈;又施食、饮、衣、乘、鬘、香、涂香、床、宅、灯具于沙门、婆罗门之故,彼即于彼处,受天之五妙欲。」

「婆罗门!施者非无果。」
「希有哉!尊瞿昙!未曾有哉!尊瞿昙!应与布施应为信施,所以者,施者非无果也。」

「如是,婆罗门!婆罗门!施者非无果也。」

「妙哉!妙哉!尊瞿昙![譬如使跌倒者站起,使覆蔽者露出,教道于迷者,揭举灯火于暗中,令有眼者见色;如是,尊瞿昙以种种之方便而显示其法。‘我于此处,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许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乃至尽形寿归依。」

福德回向诵文

愿一切众生安乐活命,
常离仇怨。
愿一切众生,
分享我善行的福德。

sabbe satta sada hontu
avera sukha jivino
katam punna phalam mayham
sabbe bhagi bhavantu te

福德的积累,带来安宁。
福德在命终时带来安宁。
福德决定众生的来世。

sukho punna ssauccayo
punnam sukham jivita sankham hi
punna anipara lokasmim patittha honti paninam

佛陀的福德

我们要知道,最大的福德是自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五戒;修习慈爱和观照无常。也即是修习持戒,修定和修慧。

「薄伽梵如是语、阿罗汉如是语,如是我闻:「比丘们!不要怕福德之业。这是喜乐、如意、愉悦、可亲、迷人的另一种说法---福德之业。我知道,我曾经长久地行福德之业,因此长久地体验着如意、愉悦、可亲、迷人的果报。修习慈心禅七年后,长达七个收缩扩张之劫,我未回此世界。凡于减劫,我往生光音天。凡于增劫,我重现在空旷的梵天界。在那里,我是大梵天、不可征服的胜者、无所不见者、大威力者。接着,我做了三十六次帝释天王。我做了几百次国王、转轮皇帝、正法王、四方的胜者,稳坐江山,拥有七宝---更不必说做地方国王的次数了。我想:‘是什么业成就此果、是什么业成就此报,如今我拥有如此的大力与威力?’接着我想到:‘是我的三种业果、三种业报,使得我如今拥有如此的大力与威力:那就是布施、自律(身行语的戒行)、自御(心意)。’」---([如是语]i.22)

 

法增比丘谨识,澳洲佛宝寺。2009年5月秋

  评论这张
 
阅读(195)|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